大工酷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1|回复: 11

启发一点点,收益许多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12: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问一个情景问题:如果你是一位中学校长,某天在路上看到自己学校的学生在抽烟,而他也同时看到了你,尴尬之间你会怎么办?今天,我听到了一个答案,不过在此先卖个关子,等该说的时候再揭晓。

人的际遇有时真的很奇妙,当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老天总是会适时地给予这些或那些,间接或直接的指引——如果是基督教的朋友看到,必定会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认定这是他们家“神的指引”,什么“神与你同在”,甚或更玄乎的所谓“神迹”就会继而冒出来。就譬如本来这次休假事先是打算抛开纠结,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好好地彻底地放松一下,但是发生的一些巧合却让自己始终脱不开想东西的习惯,还是最近特不想想的事情,所幸是有所助益的思考,尽管依然是肤浅。

在虹桥机场候机归穗的档子,久违阅读的我鬼使神差地跑到机场书店去遛了一圈,实在是从没想过要买什么,只是好奇最近有什么新书出炉,有什么新的焦点新的评论,意在更新一下视线而已,却在临出店门的那一刻一眼瞥到了李开复刚出版的自传。这位4年前掀起全球IT届一片风云,最近又因为辞出Google而重新进入世人视线的传奇人物,之前所引用的那句Follow My Heart依然深深影响着我,所以一见他的肖像,就如触电一样,不加考虑就买下了(当然,还有另外一本更加冲动性购买的,书名又和巴黎扯上关系,包装精美的浅白色的感性作品)。在假期的前5天,除了睡觉吃饭出外见人以外的时间,我就是在读这本自传,从SGI到Mac,从MS再到Google,一直到创新工场的决定,全过程的经历不乏跌宕起伏,有着太多可供借鉴的地方,尤其是里面的一些文字,更是给了我不少考虑最近所碰到的一些问题的参考。事实上能写的东西有很多,这里就只罗列几点感想比较深的地方以作记录,日后真正该用的东西还有待重温的时候再拾起。

“选择一个工作的标准,那就是成长、兴趣和影响力。”这是在144页一章摘要里的第一句。也正是这句话,让我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也是写下下面所有这些内容的主要动力。有人对我说我们的手中没有未来,但我对此依然持怀疑态度,至少不愿意相信已经到了如此极端的地步,关键就看是否相信自己能改变一些事情了,同时默默希望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正如“一个有思想,但是不能表达的人,如同自己没有思想”,一个有改善的意愿但却没有为革命性变化做好准备的组织,最终也只是等于建立在空中的楼阁,只能存在于空想当中;又或者一个想要改变,但却没有成员能体会到这种改变的组织,又如何能通过过程中的努力带来预想的更高效率;更重要的一点,改变需要的是忍受痛苦和长期的耐性,这个组织是否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和暂时的痛楚甚至混乱,在混沌当中重组秩序,又是一个十分大的谜团——一条不愿蜕皮的蛇永远不能长到足够大而吞象。在士气低迷的现在,也许我们依然是停留在潜伏酝酿的阶段,没有爆发出改变所需要的真正的魄力和行动力,某个环节的缺失自然会导致结果的不可到达。这是比较乐观的评判,对此我依然抱有一丝希望。当然如果最后被证明这是错误的判断,我想我的决定会很清楚。

关于KFL在MS和Google项目经历的文字是落墨最重而又充满启发的。白板文化,KFC和牙签的称呼,还有如何对老板说“不”的讨论,都是让人反思团队精神的良药。在这三个话题背后,共同折射的是“平等”的议题。相信很多的同事,至少是低层级的同事都没有一种感觉,即你拥有这个项目,你就拥有权力,在自己的领域里,你比老板懂得多,所以作为一个平等的人,你有权利开诚布公发表自己的想法,当然也有权利说“不”。这个思考方式一般在国外科研类机构,或者受到国外教育影响较大的国内研究机构和组群里会比较流行,也是为什么以技术主导的科技公司会提倡这样的氛围。尽管在集权制机构里要实现这种平等似乎是不可能,但至少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做到平等互重倒是workable的。对着老板不敢不愿,甚至连离职之前也不屑说实话,不能不说是一家公司的悲哀——专注于FMCG行业,自诩一切从消费者出发的企业,如果连自己员工的声音都无法听得真切,可算是一种文化的倒退和背叛。在我看来,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次的部门会议到最后都是无疾而终的原因,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并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而上司们也没听出来我们真正的needs hierarchy是什么。

伏尔泰说过:“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名言甚至被曾为万人侧目的木子美引用过。而在KFL的求学过程当中,Raj Reddy所说的“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和这在原则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体现的不仅仅是前者所着重的民主和平等,也不是一种礼貌式的雅量,而是一种组织当中珍贵的领导力。做过商业的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解决方法永远比问题多,而提高销售改善品牌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游戏,很多时候只要做了措施,就会有所改善,其中只是量的问题,而不会有质的差别。这也是中西两种教育体系下的意识产物,西方提倡从不同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正确答案,而中国则以主流观点为指标,统一答案,从校园延伸至办公室,自然会导致现在下属唯上司马首是瞻的本地化结果。相信下属进行放权,同时尊重独立思考和直接负责的做法,才能让员工真正对自己的项目担起目标和责任,而不是提倡惰性,由上司说了算。这在之前多次针对decision scope的讨论当中一直没被提上议程,对于集权制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不从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做法上就只会一直play safe,没有innovation也没有creativity,生意也继续play safe,不能accelarate growth,就更别想短时间内创造像Sphinx那样的奇迹。

Google.cn在中国的进化经历着忍耐于专注发展完善搜索功能的沉闷阶段,但正是这样长期没有回馈的坚持,让其到最后在用户体验为先的竞赛当中胜出 。同样,我们也有坚持,但坚持的是在营销手法和对外信息上play safe,而不是坚持产品的持续品质领先。经常性会发生这样的矛盾,TT/TA由于指标的驱动想对某些产品进行CIP,而MKT尽管不愿意但最后依然会屈服在管理层的压力之下进行这样的改动,以牺牲产品降低成本的代价来获得短期的利润上扬,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萧条环境下的常规做法。但当印度的团队过来交流的时候,一再提到减少CIP,避免损失产品品质的时候,心中的惭愧和痛是难以形容的——我们把坚持的重心放错了地方,我们一直在有意识地把自己宝贵的能量错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作为MKTer,如果对自己的产品都缺乏基本的信心,又如何在平时理直气壮地推广,或者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挺身而出全力维护呢?如果一个公司缺乏跳过利润当先的思维模式,专注于拓展市场和份额的魄力,更不思考如何从自身出发,让内部运作减少环节,提高效率,而只会小打小闹地在原来的圈地范围内缺乏持续性地掠夺更多的养分,怎么配得上500强的称号?

另外看到“20%时间”的概念,感觉和Incredible team很相似,不过差别在于前者是基于员工兴趣自发启动的项目,而后者是团队项目分拆。在不同的环境下出发点不同很正常,但回想刚进公司前两年的Incredible team,大家是本着improve  work environment的初衷来贡献,但最近一年多的经历让我越来越觉得这变成一个为了存在而存在的架构,每次的项目更新就是为了部门会议里的汇报,工作内容的分配也是由老板说了算,而没有考虑员工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多少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为什么要让自己做这个项目,甚至还有老板抱怨自己员工花时间在Incredible team的项目当中。到了这个地步,连最初的共识都失却,这个本来想更多地利用员工个人的主动性来为部门作出正面改变的架构就变成了一个纯粹增加工作量的鸡肋项目。Google的20%时间为其带来了无数影响大众习惯的产品,相比我们的Incredible team,差距显而易见。You are good at what you love, and you love what you are good at,再加上前面说到的平等互重,这就是问题关键。

这里就先说这么一些。Skinner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同样的,如果有朝一日我把这本书上看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其对我产生的影响的本质了。

除了看书以外,今天下午,本来打算是到购书中心去帮朋友找些国外MBA的参考材料,结果失望而回——广州这方面的硬件资源实在有欠周全——这却又让我有机会在书架前待了一个下午,看了不少关于团队建设的书。尽管没有一本能总而言之概而括之地解决我的疑问,但不厚道地拿着N本书对着一页页内容拍照也让我选择性地留下了一些可供日后回溯的有用资料。不过,就不在这里详述了,因为我的确非常不厚道地拍了不少,实在cover不了这么多……

在书店耗了一个下午后,晚上是和家里亲戚的中秋团圆饭。席间身任重点中学校长的二舅竟然兴致大发地谈起为师之道——我以前可不知道他会在家人吃饭的时候聊这么严肃的话题,也许这9年的离家有太多东西我不知道了。实际上文前的那个问题就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现在是时候揭晓他当时的做法了:他把那个学生招到身前,小声说了一句:“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别人不会知道,以后别再这样了。”作为旁人,也许很难想象一个校长会“纵容”学生做这样的事,但对比起当场训斥,或者事后告发到班主任,又或者是其他类似的做法所产生的短期以及长期结果,我很惊讶于二舅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让我想起了KFL父亲在他幼时偷钱后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希望你以后不要自己让自己失望!”一个学生会怎样记住他的老师?会觉得这个老师亲近还是遥远(高大),平易还是严厉,正面还是负面,有风度能包容还是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对比两种形象,你会更容易受哪位老师的影响?如果字面上这样问,大部分人都会投前者的票,但实际上如何定义一个好教师,家长们的perception估计又多少会是偏向后者,还是那种play safe的思维在作怪——正如多少自己年轻时追求自由恋爱的父母,到儿女适婚的时候却巴不得包办一切,其实道理一样,现实和理想之间永恒的差距——正是这样的一种差异,给人造成了不少错觉,殊不知对于学生来说,答案显而易见。师生之间如此,上下级之间又何尝不是?谁喜欢一个高高在上主宰一切,和你没什么关系的老板?什么时候能和老板肩并肩闲聊事情分享看法,又或是对任何事情都开诚布公,甚至平时随便互相嘲笑而不怕打击报复,估计这个状态是每一个打工族的Neverland吧。

就是这几天没有事先计划却连续碰到的这些人事,让我不断前后反复地在想这些个问题,的确是巧合的结果。几天当中脑子里信息很多,没有休息过的样子,但无论最后决定怎样,这些都是好的思考,至少让我在未来也可能当上老板的那天能有个良好的参考系,用我今天希望的环境来赋予员工。

最后,KFL的书里还有一句话我非常欣赏,引用自Google的创始人之一Larry Page:“跑太快、做太多不免会犯错。但如果不犯错,反而意味着我们没有冒足够的风险!”我觉得我们漫步太久了,现在,是时候要跑起来。
发表于 2010-1-16 13: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不能静心读完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3: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ixus


    可以喝点口服液
发表于 2010-1-16 13: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内急……
虽然我只用了五秒
发表于 2010-1-16 13: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一个人跳舞


    那个不管用,我服用延更丹::05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3: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ixus


    就会用这个“杀招”


不过确实一剑封喉的哈
发表于 2010-1-16 13: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00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3: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sinner


    五秒中的内急,您好钱鬣僩
发表于 2010-1-16 13: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看这么长我就内急……
发表于 2010-1-16 13: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超过20CM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工酷儿 ( 辽ICP备05000497号 )

GMT+8, 2024-5-10 03:51 , Processed in 0.3868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